藏书和史料交替陈列于文库内,通过常设展、专题展、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发挥着存史、鉴今、育人的重要作用。
科研二号楼大堂增设了咖啡机和饮料机主题教育效果怎么样?师生满意是最好的评价。枫林校区管委会协同相关部门开展20-21号楼电梯加装工程工作人员实地排查学生宿舍情况,形成需修缮任务清单园区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环境改善是关系到学生住宿生活品质的民生问题。
就在最近,东区科研二号楼的师生们欣喜地发现,大堂新增设了咖啡机和饮料机,不出大楼就能买到咖啡和饮料,真的方便了很多。如何提升跨院系公共仪器设备平台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如何让新进教师快速了解和学习使用这些平台?……在主题教育期间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医学科研处、医学人事人才办、医学规划与双一流办、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等部门机构的负责人共聚一堂,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威带着前期调研过程中学院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仪器平台使用的问题一一发问,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协调沟通,同题共答,形成解决方案,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座谈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为学校建设和学生发展提出宝贵的金点子。点滴变化回应基层所盼作为专题调研组成员,枫林校区管委会主任李继扬这段时间在校园里转得愈发勤了,师生的殷殷期盼就在枫林校园的角角落落里。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相关职能部门从小事入手,做好为师生服务的大文章。
是否能以书院为载体和平台,为同学们开设艺术实践课程?是否能举办更多跨专业、跨校区的学生交流活动,让医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增进了解和互动?是否可以开设学科交叉科研体验项目,帮助学生尽早入门科研?是否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宿舍选择方案?……学生们的意见建议务实中肯,涉及毕业就业与生涯发展、生活与活动、学习与科研、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设施改建等方面,目前,医学学工部已形成意见汇总清单,下一步将分别会同相关部门推动落实。如何更好地拓展师生意见建议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师生诉求,是专题调研组关注的一大重点。阐明TGFB1/SMAD4通路影响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功能和机制,为靶向干预提供可能。
临床开展耳显微/内镜手术数千例。发表论文59篇,其中SCI收录55篇。致力于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机制和生物学治疗策略研究,以及耳源性眩晕数字化诊疗装备研发与转化,研发的内耳前庭功能全频率、多维度评估的数字化诊疗装备已实现转化(获医疗器械注册证),打破了相关设备的国际垄断,并为开展智能诊疗奠定基础。创新分子可视化的术中导航,引导外科医生实现雕刻式肿瘤切除,联合基于分子分型辅助治疗,延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30多年来,银蛇奖对发掘培养上海优秀医务青年人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才俊在这个平台上脱颖而出。
银蛇奖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指导下,由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奖励基金会主办,上海市医保协会、文汇报、上海教育电视台、上药控股有限公司等联合协办。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等奖项。针对胰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提出基于间质的个体化化疗策略,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根治性。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最新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胰腺癌分期缺陷,提出上海复旦版胰腺癌分期系统,有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精确制定和预后的准确评估。
创建颅内外个体化脑血流重建手术体系等,总体治疗效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脑外科与脑科学融合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研发基于人工智能影像组学技术的脑胶质瘤快速分子诊断系统,诊断时间仅需3分钟,准确率达93%。三等奖屠国伟1983年3月出生,民盟、博士、硕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重症监护中心主任医师、副教授。主刀、一助完成胰腺手术1000余例。
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日前,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十九届银蛇奖正式揭晓一批优秀的复旦上医人获此殊荣。主持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多项省部级项目。
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获奖名单特别荣誉奖毛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一等奖史之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二等奖李文妍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施思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三等奖屠国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邱彦群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提名奖马洁娴 华东医院陈志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张琳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王阳贇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祝贺所有获奖的复旦上医人,来看获奖者的风采。
二等奖李文妍198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博导,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研究员。在国际上首创VA-ECMO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新策略,首次提出流量负荷试验用于ECMO患者的撤机评估。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SCI论文32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熟练掌握手外科、运动创伤的微创诊治和肢体运动功能重建,胜任包括卒中后偏瘫肢体运动重建修复在内的绝大部分高难度手术。施思1986年8月出生,博士、博导,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作为科室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与团队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侧大脑管双侧上肢,提出偏瘫治疗中国方案。
从医30余年,主持颅脑手术12000余例,积极探索将经典微创神经外科技术与前沿脑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在脑肿瘤与脑血管病领域实现多项理论与技术创新突破:鉴定胶质瘤的多种分子特征,率先实现沿分子边界精准切除脑胶质瘤。一等奖史之峰198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博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致力于推动ECMO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和培训,协助国内数十家医院组建ECMO团队并开展应用。围绕老龄化疾病诊治,发展手功能特色康复、失语康复等特色发展模式,组建偏瘫专病MDT门诊,从预防到平台期治疗,结合信息化App全病程随访,一站式为卒中后偏瘫患者提供特色解决方案。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荣膺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上海市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市首届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等。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银蛇奖自1989年设立,面向上海40周岁以下优秀医务青年,每两年评选一次。
邱彦群1983年8月出生,博士,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手及上肢外科副主任医师。获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制图:实习编辑:孙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建立华东六省一市转运系统。
上海好医生速写(按姓氏笔画排序)朱巍,男,49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他从事神经外科二十余年,一直秉承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原则,在疑难脑血管病领域享有较高声誉。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陆国平,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施国伟荣获上海好医生提名奖。高超的医技,高尚的医德深受患者好评。
荣获复旦大学校长奖勤奋创业奖青年文明号。提名奖(按姓氏笔画排序)陆国平,男,55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导。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巍,华东医院唐健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虞先濬获评上海好医生。虞先濬,男,52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建设以基础建设+关键技术为主体,以模拟教学中心为辅助,以临床科研为延伸,以人才建设为先导,国内领先的院际转运-急诊-ICU体系,致力于医学高地高峰建设。他长期致力于胰腺肿瘤的外科和综合治疗,从零开始,十年磨一剑,创建国际一流胰腺肿瘤诊疗中心,带领团队每年完成上海1/3的胰腺恶性肿瘤手术,连续8年位居上海第一。
制图:实习编辑:孙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他成立施国伟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200余场的科普讲座,深入百姓之中,践行劳模与工匠精神。
作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长、学术带头人,秉承志士长医国,良医亦念民的信念,在精湛医术和博爱精神的指引下,治愈患者、挽救生命、无私奉献,为医学高质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唐健雄,男,64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疝和腹壁外科疾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华东医院普外科学科带头人。
曾昭冲,男,61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生。建立儿童高级急救技术培训和推广中心,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成为我国儿童重症医学科发展坚定的推动者,是病人眼中的好医生、重症医学的践行者、儿科医学发展的探索者。